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。在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提出20年之际,活动主题为: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
绿水青山,不仅演绎着生命的盎然与绚烂,更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。在太原,大地草木繁茂,清风拂过,西山林海间一层层漾起的绿浪,仿佛要与汾河水上的波纹相连。2005年,汾河景区二期工程实施;2006年,西山万亩生态园建设工程启动……20年时光荏苒,锦绣太原的绿色生态画卷,在山水之间越来越鲜亮,山、水、城、人,相伴相生。
汾水复悠悠
“思归若汾水,无日不悠悠。”立秋之后,在万木并秀、波光旖旎的汾河景区,走过古香古色的亭台轩榭,看过河面蹁跹起舞的飞鸟,念一句李白的《太原早秋》,颇有意境。
市民李宝贵家住南内环桥西附近,回想起汾河没有治理之前的状况,说到:“河里看不见水,全是淤泥碎石和沙子,河道里还有庄稼。到了夏天,污水横流伴着泡沫,气味可难闻了。”2005年,汾河生态治理的好消息传来,市政府决定实施二期工程——将汾河景区向南、向北延伸。南延段从南内环桥至祥云桥段,进行大面积花岗岩铺装,建设大型喷泉景观、照明亮化工程。北延段从胜利桥至柴村桥段,主要打造人工湿地景观。汾河二期工程将生态环境和人类需求有机结合,创建和恢复物种多样性的生态湿地系统,促进湿地生物群落恢复繁衍。李宝贵在家门口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味道。
汾河流经太原境内188公里,其中城区段43公里。由于开发过度、植被破坏等原因,汾河曾陷入“雨季过洪水、旱季没流水、平时是污水”的窘境。在前期治理的基础上,市委、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战略定位,统筹汾河全生态治理。随着三期、四期工程的接力推进,汾河太原城区段水量丰起来、水质好起来、风光美起来。现在,汾河景区北起上兰漫水桥,南至迎宾桥南2公里,全长43公里,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。其中,绿地面积约8.5平方公里、水面面积约11.5平方公里,蓄水总量约3000万立方米,水质已达地表Ⅲ类—Ⅴ类标准。景区内栽植各类树木花卉230余种、80余万株,草坪、地被、花卉、水生植物600万平方米,有160多种鸟类或迁徙或栖息、生活。在防洪排涝、调节气温、增加湿度、恢复生物多样性等方面,汾河景区起到了明显作用,先后获得“中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”“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称号奖”等殊荣。
Powered by 大发精准导师回血带赚钱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